close
中華日報 記者戴淑芳╱台北報導
雷射微整形蔚為風氣,但醫師提醒,黃種人天生體內的黑色素較為活躍,雷射美容前需評估個人膚質,否則術後反黑風險高 5成。 Apple是一名展場 Show Girl,為去除臉上存在多年的雀斑,尋求醫師進行除斑雷射治療,求好心切之餘,原應 3-4週進行一次的雷射療程,密集到一週進行 1~2次,連續施打一個月後發現臉上雀斑非但未消除,還出現俗稱「斑馬臉」的條狀暗褐色反黑。
Apple因工作需求耐不住性子保養,自行使用流傳的美白偏方「阿斯匹靈磨粉自製水楊酸面膜敷臉」,沒想到使用出現刺痛、臉部紅腫等反應,求助皮膚專科才得知肌膚受傷害並出現嚴重過敏反應,調養了半年的時間才讓肌膚完全復元。
執業皮膚科醫師郭玉玲表示,每一個人的體質、當下皮膚狀況大不相同,同樣的雷射儀器相同的雷射能量使用在不同的人身上,是有可能出現不一樣的反應,也因此醫師對於病患膚質的判斷能力相對重要。以人種來說,黃種人天生反黑機率就比白種人高 5成,而同樣是黃種人,膚色偏黃的人因為體內的黑色素較為活躍,相較於膚色偏黑或偏白的人,雷射後較容易受刺激產生斑點、色素沉澱甚至反黑問題。
在進行雷射治療時,若肌膚處於較為敏感的狀況,也會因雷射後發炎反應較激烈而加速黑色素的製造與沉澱。另外肌膚保濕度多寡、患者的年齡,也會影響雷射後的肌膚自我修復程度。因此,郭玉玲強調,同樣的雷射治療方式並不一定適合用於每一個人身上,民眾在治療前一定要與醫師詳細溝通。
全站熱搜